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

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直播 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

江西于都:清理“生态包袱” 实现绿色发展

2025-01-13 08:56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金桥村湿地公园内,游客三三两两地漫步在蜿蜒的林间小道上,惬意地欣赏优美景色,享受冬日暖阳。

日前,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名单。于都金桥崩岗片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名列其中,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

从“流沙岗”到“后花园”

走进赣州市于都县金桥村,满眼尽是葱郁。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崩岗侵蚀区,山体破碎,流沙四溢,河道淤塞,土壤贫瘠,植物难以生长,生态环境恶劣,被村民们称为“流沙岗”。

崩岗是一种在水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下,山坡土体受破坏而崩塌的一类侵蚀地貌,是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被形象地称为“生态溃疡”。

崩岗侵蚀区治理一直是于都县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为修复“生态溃疡”,近年来,于都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系列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全面清理县域内土地资源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系列危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生态包袱”。

此外,于都县还实施了金桥崩岗片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于都县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曾斌华介绍说,项目通过“养水—理水—宜水—净水”和“固土—肥土—净土”等系统措施,治理崩岗312座,治理面积1150亩,封山育林4255亩。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总概算1.78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8242万元,地方配套9612万元。

如今,经过生态修复治理,于都金桥崩岗片区步道蜿蜒,林木环抱,绿影相随,游客畅行其间,如同置身天然氧吧。这里距县城路程不远,已成为于都县的“后花园”。2021年12月,金桥村荣获第二批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我们村变得山清水秀,群众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周围的山体不会像以前一样容易发生泥石流,附近的河道也不会总出现涨水。现在,来我们村的游客络绎不绝。”金桥村村民何德君说。

从贫困村到“五美”乡

走进金桥村,道路干净、小河清澈,村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孩子们在沙地上玩耍嬉戏,老人们凑在一起晒着太阳聊家常。幸福生活与绿水青山相融合,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我以前在外务工。现在我们村生态好了,人气旺、游客多,所以我决定回家乡开农家餐馆。这几年客源不少,收入也不错。而且,我们村现在已经成了产业兴、环境美、村民富的体育新村、生态旅游村、崩岗科普新村、五美乡村……”金桥村农家餐馆老板邱小燕笑眯眯地与记者聊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于都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桥村原属“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于都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金桥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建设力度,借助全县第三批五美乡村示范点的有利契机,完善了体育、休闲、观赛、游玩等基础设施,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30千瓦,蔬菜大棚10.46亩,发动村民以入股合作社的模式发展肉鸡、肉鸽等多种产业。

“我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使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整个生态链得到重塑。”金桥村党支部书记何书慧说,同时村里还修建了自行车道、木栈道、景观亭等,并以建设“五美”乡村示范点为契机,打造了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着力构建“体育小镇”。

如今的金桥村已蜕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后花园”,体教融合发展的“青训基地”,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示范点”,成为江西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于都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王峰表示,目前,于都县正在积极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第二批次项目,旨在彻底全面解决于都县历史遗留生态问题。全县上下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县域自然资源,着力建设幸福美丽于都。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